中國城軌TOD指數(以下簡稱:TOD指數),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指導、協會資源經營專業委員會牽頭,西南交通大學TOD研究中心/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、中指研究院等共同參與,聯合研發編制。初步研究成果于2017年11月在國內首發問世;2020年TOD指數踔厲奮發,賡續前行,面向全國發布《中國城軌TOD指數報告(2020)》,成功入選“2020年度城軌交通協會十件大事”;2022年TOD指數維實勵新,精進臻善,創新提出“城市TOD磁力指數概念”,歷時6個月終迎來《2022中國城軌TOD指數暨城市TOD磁力指數報告》預發布。
TOD指數研究匯聚協會、業主、高校、研究和咨詢機構的專業力量,創新采用大數據手段,借鑒地產指數研究方法和經驗,并征求城軌資源經營方和地產合作方意見,研發編制而成。經多方調研和專家評審,科學構建“345”指數框架體系,通過對土地、物業、交通、人口、產業、公共空間等關鍵要素之間互動關系的深入分析,旨在評估TOD對城市發展和交通生活的影響,進而切實加強城市軌道沿線地區的規劃引導,促進城市功能與交通功能的一體化發展,倡導嶄新TOD生產和生活方式,實現高質量與可持續的人、城、境、業融合發展。
與2020年TOD指數相比,2022年TOD指數研究的基礎數據顆粒度更細,完整度更高,指標更豐富。最新研究全面梳理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規劃、建設及運營的共310條城軌線路、6289個軌交物理站點(其中運營中城軌線路251條、4813個站點),采集線路數量增加了74%、站點數增加了86%;覆蓋了已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42個城市,采集城市數量增加了14%;新增引入了產業園區產業結構、商業物業規模等數據維度,力求指數成果更準確、客觀。
2022TOD指數按照站點-線路-城市3個層面的實際應用需求進行系統分析研究。預發布成果顯示:
1、城市TOD指數層面,深圳、上海、北京、廣州依然在軌交成網城市中表現最佳,廈門、福州、東莞、哈爾濱在軌交未成網城市中表現優異。
2、線路TOD指數層面,城市最佳TOD線路往往是城市最早開通運營的一批線路,客流及城市資源的累積效應是TOD物業最具長期投資價值的原因。主動的TOD策劃規劃對于新建線路的影響十分明顯,廈門1號線早期開展過系統的TOD策劃規劃,建成后表現超群。
3、站點TOD指數層面,處于城市核心區的樞紐站往往是城市中TOD指數最高的站點,高密度的人口、工作崗位、高價值物業、豐富的服務設施和業態類型,使得站點區域成為城市的活力中心。深圳老街站、上海大世界站、廈門湖濱東路站成為各城市首位TOD指數前三的站點。
城市發展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。對于城市 TOD 綜合開發而言,相比發展現狀,一個城市的 TOD 發展前景越來越成為地方政府、軌交公司、城市發展/運營商等多元主體發展目標制定與項目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,是城市發展與運營質量提升的集中體現之一。為此,編制組在既有TOD指數基礎上,結合城市規劃軌道站點發展、 TOD戰略與政策等因素,專門研發了針對未來發展預測的“城市 TOD 磁力指數",通過未來規劃軌交線網及政策引領評估城市TOD發展前景。研究成果顯示,TOD磁力指數排名前10的城市為深圳、上海、廣州、成都、東莞、北京、廈門、杭州、重慶、武漢。
文章來源: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